飯後總是脹氣又打嗝?壓力大又胃食道逆流?有消化道困擾的人越來越多,胃潰瘍、便秘、腹瀉等,也是國人常見的腸胃問題。每天所吃的食物,都會先抵達胃部進行消化分解,再進入腸道吸收各種營養素,提供給身體源源不絕的能量與養分來維持健康,因此腸胃需要頻繁的運作,接觸的物質眾多,是很容易發生小毛病的地方,而腸癌與胃癌也在國人十大癌症中,分別佔據第三名與第八名。
胃部疾病如何生成?腸胃道壞菌是催化因子
很多家庭的飲食習慣是桌菜共食,沒有使用公筷就直接用自己的筷子來夾菜,很容易藉由口水傳播病菌,可能不知不覺就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,台灣1~74歲的感染率高達54.4%〔1〕,而這種致病菌會吸附在胃黏膜上,引起胃炎反覆發作,長時間下來甚至會胃潰瘍、胃部病變與胃癌,因此1994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已把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類致癌物。
而長期不健康高油高糖的飲食,也會加速腸道致病菌的繁殖,除了食品可能含有致癌物外,壞菌也會產生有害代謝物,加重了腸道刺激與發炎反應,而逐步引起腸道病變。
好菌修護腸胃4大作用機制
腸胃道的菌種數量繁多,各種微生物具有互相制衡的作用,研究已發現益生菌可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,其作用機制為:
1.減少胃液分泌:
降低黏膜細胞之胃液分泌量,避免過多胃液侵蝕胃黏膜細胞,讓細胞處於疲勞狀態。
2.破壞氨雲保護層:
藉由破壞幽門螺旋桿菌所分泌的氨雲保護層,使其無法抵抗胃酸的殺菌作用。
3.與壞菌競爭附著空間:
與胃幽門螺旋桿菌競爭胃黏膜上皮表面的生存附著空間,使胃幽門螺旋桿菌失去生存優勢。
4.改善發炎與修護:
幫助抑制發炎反應,益生菌還能修復長期受損的胃黏膜組織,改善慢性發炎的問題。
除了吃胃藥,吃益生菌也能改善胃病
常見治療胃病方式以投藥為主,口服藥物主要有三種類別治療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,先保護胃壁、對付幽門螺旋桿菌,最後是消滅殘餘的幽門螺旋桿菌。通常為制酸劑PPI與兩種抗生素做搭配,可達到90%以上療效,但可能有副作用如頭暈、長舌苔、口中味覺遲鈍與過敏等情形。
除了服藥之外,目前已有針對治療胃潰瘍之專利益生菌,經過人體臨床測試,180位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消化潰瘍患者,搭配三合一抗生素治療,比較有無使用益生菌的組別,實驗期共8周,結果顯示使用益生菌搭配藥物治療的組別,相較無使用益生菌組可提高10%的病菌根除率,同時還能減輕因使用藥物造成噁心、腹痛、頭暈的副作用〔2〕。
補充腸胃健康的功能益生菌,也能抑制常見的腸道病原菌,如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白色念珠菌等,來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,同時還能修護腸道細胞,幫助腸道上皮細胞緊密結合,維持正常的屏蔽作用,避免細菌入侵引起腸道發炎損傷。
當消化機能不正常時,雖然不會直接危害生命,但持續的不適感會影響生活品質與心情,若長期未改善甚至會導致營養吸收不良,引起貧血、肌肉流失、缺鈣骨鬆等問題,甚至是引發癌症,因此維持好腸道機能健全,是打造健康的基礎喔!